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绿色铺就发展路——来凤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打印]添加时间:2021-03-01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32
   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初冬时节,穿行在鄂西南边陲来凤县的乡村公路上,一幅令人陶醉的美丽画卷扑面而来。
 
  恩施州政协副主席、来凤县委书记邢祖训表示,该县去年整县脱贫摘帽后,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基础、抓重点、补短板,坚持“以产促建、以点带面、以乡引人”的发展思路,统筹谋划农村“五位一体”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让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成为来凤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争当武陵山乡村振兴领跑者。
 
  规划引领11个村率先示范
 
  油房坳“乌鸦”变“凤凰”
 
  12月2日,漫水乡油房坳村“武陵溪上”田园综合体,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伴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当地村民在草坪上与游客们围绕着篝火,跳起了摆手舞。
 
  “武陵溪上”沿山而建,一座座独具乡土气息的民宿错落有致,油茶厂、桐油厂、农创中心、展销中心、土家农耕体验园等应有尽有。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制茶、品茶、吃农家乐、住特色民宿、感受农耕文化。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村游玩。”在这里上班的脱贫户田仁义说,油房坳村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到了夏天,来旅游的车辆排成长队,一房难求。住进民宿,晚上数星星,早上感受莽莽群山、云雾缭绕的“仙境”。
 
  2019年,“武陵溪上”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成为来凤知名网红打卡地,带动全村人增收。
 
  今年10月,来凤县召开乡村振兴大会,所有乡镇主要负责人参观了油房坳村后感叹:3年不见,“乌鸦”变“凤凰”。
 
  过去的油房坳村离县城车程2个小时,道路崎岖难行,“武陵溪上”所在地是一片岩石,杂草丛生。提起乡村旅游,没有人会想起油房坳村。
 
  2018年,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返乡能人的带动下,通过上海专家规划设计,来凤县合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默乡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武陵溪上”,打造集山乡度假、文化感知、田园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发展综合经济体。
 
  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其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00万元,共计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油茶厂、桐油厂、农创中心、展销中心、土家农耕体验园等项目。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该村到县城的车程缩短至1个小时左右。
 
  “以往村民喜欢迁到镇上或县城生活,如今迁出的村民正慢慢回归。”村支书田珍兵说,油房坳村正成为宜居宜业村。
 
  油房坳村的变化,是来凤1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2019年,来凤县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完成了《来凤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了全县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规划》坚持示范引领,将油房坳村、檀木湾村等11个村列为首批示范村,县政府投入4400万元支持发展;打造旧司镇新街村、黄土坝村、后坝村等7个村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投入4360万元,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来凤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上下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立了县委常委会谋划决策、领导小组牵头抓、各级各部门协同推动的工作机制,定期进行研究部署,科学制定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办法措施和推进计划,做到了总体规划科学、年度计划明确、推进步骤清晰、工作任务具体。
 
  因地制宜发展五大主导产业
 
  来凤农产品走向全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一环。来凤县坚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生态产业,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更多农民融入产业链价值链。
 
  走进来凤金祈藤茶有限公司,一条条精深加工线正在紧张作业。作为来凤最大的藤茶加工企业,生产出了牙膏、液体消毒液等10多种深加工产品。
 
  藤茶是来凤鼓励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藤茶第一县”。但是,藤茶加工产品开发普遍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增值少。
 
  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的帮扶下,来凤确定了藤茶发展新思路:走差异化路线,提升产品质量,充分挖掘藤茶健康功效。
 
  该县请来了行业专家,规范藤茶采摘、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建立来凤藤茶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可追溯系统;建立专家公开评级定价制度,对每一个质量等级产品提出市场批发指导价;搭建来凤县藤茶交易平台,开展价格撮合交易,让经销商和消费者吃了定心丸,不仅规范了市场,也提升了茶叶的加工质量。
 
  很快,来凤藤茶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尽管受疫情和洪水影响,全县藤茶销售量超过20万斤、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藤茶产业逆势上扬。
 
  不止是藤茶,蜂蜜产业也从“无”到“有”,快速壮大。
 
  来凤县请来了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进行指导,构建“专家+合作社(能人)+农户”的三级培训模式,将蜂农传统土法养蜂改为国际标准的活框养蜂,大大提升蜂蜜产量和质量;建设武陵山最大种蜂繁育基地,总结出了“九九养蜂法”等新模式,实现了单人管理1000群蜂的水平,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建立了蜂蜜罐装工厂,让原蜜变身商品,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
 
  通过3年努力,一个全新的中蜂产业诞生了,养蜂规模达4万群,并有望在3年至5年内达到10万群,成为武陵山中蜂第一县。
 
  “坚持提质导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来凤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该县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以“两茶一果一菇一蜂”五大产业为重点,发展油茶种植10万亩、藤茶8万亩、水果8.85万亩、香菇100万棒、中蜂养殖4万群。
 
  目前,全县共有9家企业3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来凤藤茶、凤头姜等4个产品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创建两所培训学校
 
  “孵化”更多创业能人
 
  12月1日,旧司镇新街村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简称农园),智能温控室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武陵山区热带水果种苗繁育基地。
 
  农园占地1080亩,里面种了蔬菜、水果、辣椒、茶叶等农特产品。农园负责人向辉表示,产品培育成功后,种植技术向各村推广,农园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帮忙销售农产品。
 
  产业振兴取决于人才,如何让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及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农园打造了一条新的人才培训模式。
 
  向辉是返乡创业青年,曾一度发展受挫。后来参加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业培训后,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很快有了清晰的思路。她决定开办一所培训学校,“孵化”更多创业者,提升广大农民的种植、养殖技能。
 
  2018年,在该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向辉以社会办学模式成立来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起武陵山区最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为了让学员能够加强实践,农园下辖“一社一校一带三基地”,打造在基地学种植、在工厂学加工、在市场学营销、在平台学电商的新模式。
 
  养蜂大户胡燕平在这里培训后,短短3年,养蜂规模便从2000群扩大到7000多群,建立了电商销售渠道;农户邱中明种植月季花,并加工成精油、纯露,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据统计,经过农园培训后,走上创业道路的返乡青年、农户超过12人,带动周边7个村成立了合作社联动发展。
 
  3年来,农园共举办各类培训90多期,培训5430人次,实现智力脱贫1791人,推动产业脱贫667户。
 
  同样,在来凤县委县政府的帮扶下,返乡创业青年姚俊带动农户养蜂2万多群。为推广养蜂技术,成立了恩施州尚蜂寨养蜂技术培训学校,培训能人及农户数千人。如今,来凤养蜂合作社已达到9家。
 
  中国农科院专家李建科表示,培训学校的设立,“孵化”了一批人才,大大提升了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组织化水平,为来凤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房前屋后种花种草
 
  美了乡村乐了游客
 
  从来凤县城驱车前往三胡、漫水、旧司、大河等乡镇,硬化公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沿线村庄干净整洁,就连路边的沟渠里,也鲜有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不少村还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很多村民的前庭后院,种了花草树木。
 
  打造宜居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是来凤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来,来凤县大力开展“美丽行动”,发动村民清扫房前屋后,清扫村里垃圾,拆除废弃的旧猪圈、破旧房屋等。今年,县委成立了“张富清先锋队”,实现全县196个村(社区)全覆盖,发挥先锋引领、骨干带动作用,带动更多村民自觉参与到“美丽行动”中。
 
  三胡乡石桥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以十娘子桥、乾隆桥、石磨碾米和石头榨油而闻名,拥有哑大屋古寨遗址等人文景观和古杨梅、古桥等历史遗存。
 
  该村“张富清先锋队”成立后,队员们每天巡村,不仅带头清扫垃圾,还帮助、劝导村民爱护环境。该村5组离主干道1公里,之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家门口,先锋队员多次上门劝说,并带头帮忙清理垃圾。一个月后,5组村民全部把垃圾倒在指定位置。
 
  今年8月,该村突降暴雨,一条河流被上游冲下来的垃圾堵塞,散发出阵阵臭味。先锋队员和村民们自发组织清理垃圾。
 
  有了好的环境,才有好的生态,更能吸引游客。“美丽意识”已经深入村民脑海。
 
  数据显示,为建设美丽乡村,来凤县实现所有行政村公路硬化,主要道路绿化率100%。投入2000万元,配备26辆环卫车辆,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7个,集镇垃圾清运率处理率达100%,行政村垃圾清运率处理率达90%以上。投资3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全县乡村全覆盖;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改造44236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9%。建设农村公厕192座,实现185个行政村全覆盖。
 
  广场舞准点跳起来
 
  欢声笑语传递文明乡风
 
  华灯初放,绿水镇老寨村一片欢声笑语,村民们走出家门,跳起了广场舞。
 
  “如今,村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了。”村支书向寿顺说,老寨村位于来凤县绿水镇老峡河畔,自然风光优美。2019年,该村整合资金500万元,建起400米步游道、2个亭子、2个广场。此后,只要不下雨(雪),村民们准点跳广场舞。
 
  老寨村的志愿者们,还在村内建起了公益课堂,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每天围绕作业及课程、兴趣爱好、健康教育、爱国教育及防疫防汛知识等方面授课,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
 
  跳起来的不仅是老寨村。革勒车镇二龙山社区的16名“张富清先锋队”成员,不仅在社区带动居民载歌载舞,还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服装,到全镇17个村,教村民跳广场舞。不到半年,150位村民学会了广场舞,各村的麻将声少了,欢乐声多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
 
  各地村民还自发行动起来,定期组织活动,表演三棒鼓等传统曲艺,还自编自导改编歌词,向村民们宣讲相关政策。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在着力培养文明乡风,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去年以来,来凤县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100多次符合农村实际的宣讲、普及、实践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利用自媒体和内网征集原创公益广告4000多幅,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凤好人等。在重要节假日,送戏下乡,开展文化演出,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该县还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113个,形成具有本地特点的文明村镇建设品牌10个。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196个,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树立文明乡风。
 
  来凤县长李伟表示,该县将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探索新路子。抓好产业振兴,让产业找得到效益,致富找得到门路,乡村留得住村民。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乡村,助力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工作引领,不断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和群众文化活动,让乡村美起来、活起来,增加群众幸福感、获得感